手机版 收藏 导航

广义货币供应量(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达到300万亿历史时刻)

原创 zjqzyz.com 2024-04-28 2:30:12

#精品长文创作季#

首发头条平台,抄袭搬运必究!

(有看到抄袭搬运的读者朋友也请帮忙举报一下,首发和原创标签只有在头条平台。感激不尽!)

这是熊猫贝贝的第2310篇原创文章

(3月15日)傍晚,央行公布了截至2月末的金融数据。

2月末,央行口径统计,中国的广义货币(M2)余额299.56万亿元,同比增长8.7%。

中国的货币供应量,二月份的时候广义货币M2就是299.56万亿元,现在此时此刻应该已经达到了惊人的300万亿。

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达到300万亿历史时刻,什么概念?有何影响?

图片来源:央行官网

中国M2无限接近300万亿元,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,也是标志性事件。

同样的,这样的货币总量表现,也激发很多人思考和激烈讨论,其中热度最高,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:

300万亿的M2,对应的钱,在哪里了?

当然,这个历史性时刻发生的标志性事件,也被很多利益关联的自媒体,用来当作炒作什么中国国内大通胀即将到来的绝佳素材,可惜,没弄出多大动静和水花来。

很现实,货币越来越多,是否就能意味着通胀加剧?

既然通胀加剧,为什么现在的CPI这么低?

理论的东西,说的再好听,在现实和压力面前,也是没有什么说服力的。

但是,中国M2突破300万亿这个事情,还真的不是小事,很有必要拿出来和大家,深入的聊一聊。

这篇文章,就将基于对中国国内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的详细梳理,结合M2突破300万亿规模的这个最新动向以及中美货币供应的逻辑对比,深入挖掘中国M2突破300万亿这一标志性事件的意义和可能影响,并对后续中国国内经济的几个可能走向变化,进行一次有深度,有态度,有依有据的专题分析和讨论研究。

关注动向,把握本质,看清主线,研判趋势,指导行动。

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,不碰红线,语言平和公允,不带价值导向。

内容有依有据,分析理性客观。

硬核内容,错过不再。

以微见著,洞察先机,把握趋势,指导决策。

PS:

文章略长,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,并且需要进行思考。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,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。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,不做强求,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,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,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。

(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,不用怀疑,就是抄袭搬运,厚颜无耻)

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达到300万亿历史时刻,什么概念?有何影响?

图片来源:头条图库

1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达到300万亿历史时刻,意味着什么?

2024年3月,央行发布了2024年2月的社融和金融统计数据。根据报告显示,截至2024年2月末我国的M2余额为299.56万亿元,同比上涨8.7%。

一月末的M2是297.63万亿元,也就是说一个月涨了1万多亿,这意味着下次公布金融统计数据时中国的M2大概率会进入“300万亿”时代。

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达到300万亿历史时刻,什么概念?有何影响?

图片来源:见图

当下的中国,很多人都在等着M2突破300万亿元这一历史性时刻。

或许不用等到央行公布,这个数字已经在悄然无声之际,就得到了突破?

人民币总量的增速,确实加速明显:

2000年末M2仅13万亿元,2013年3月达到100万亿元,新增87万亿元,花费12年时间;

2020年1月突破200万亿元,新增100万亿元,花费7年时间;2024年2月接近300万亿元,新增100万亿元,花费4年时间,速度明显加快。

实际上,之前不少机构预测去年年底可达成这一“伟业”,不过还是推迟了两个月,勉强达标。

所以,央行“放水”从来不会缺席,只会迟到。

300万亿元是什么概念?

与美欧日做对比:

中国M2总量是美国的两倍,接近美国、欧元区和日本的总和。

美国150万亿人民币,欧元区120万亿元人民币,日本60万亿元人民币,合计330万亿元人民币,与中国300万亿元人民币相当。

不过,几个经济体的M2口径还是有些差异。

美国M2不包括1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存款,如果减去非金融企业的存款,中国M2大概是美国的1.4倍,也是一个惊人的数据(美式放水主要是由美联储扩表推动M1增长)。

如果M2跟GDP对比就更加明显:

根据美联储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美国的M2余额为20.8万亿美元,若按照7.2的汇率换算差不多149.76万亿元人民币左右。

中国的M2达到了美国的2倍以上。

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达到300万亿历史时刻,什么概念?有何影响?

图片来源:网络

一般来说货币总量与经济体规模是一一对应的,GDP越高需要用来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越多,所以观察各国M2余额多寡还要注意他们的名义GDP总量,于是我们可以将M2除以GDP总量得出每创造1元财富所需要的货币量。

中国:2023年名义GDP为126.06万亿元,最新M2为299.56万亿元,M2/GDP=2.38

美国:2023年名义GDP为27.37万亿美元,最新M2为20.8万亿美元,M2/GDP=0.76

考虑经济总量后可以发现中国的单位货币供给量已经是美国的3.13倍了。

M2是广义货币的缩写,在国内几乎涵盖了所有货币形式,包括流通中的现金、活期存款、定期存款、大额存单等。一年增加20多万亿元的货币总量,不能说不多。

而这样的增量速度,放眼全球,也真的是“遥遥领先”,没有争议了。

需要承认的是2022年3月以来中美两国确实实施了截然相反的货币政策。

美国不断加息缩表,联邦基金利率直接从0加到了5.5%,紧缩的货币政策体现在了M2上,如一年前美国的M2超过了21万亿美元,现在只有20.8万亿美元了。

相反,中国的货币政策相对宽松,多次降准降息,利用“以我为主”的货币政策为实体经济提供发展动力。

因此,仅从最近两年来看中国货币总量增加得速度不比美国慢。

事情就是这么一个事情,并不复杂,有依有据,一目了然。

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达到300万亿历史时刻,什么概念?有何影响?

图片来源:头条图库

2M2突破300万亿,为什么中国并未出现通胀?

无论从广义货币(M2)的绝对量还是加入经济总量的相对比例来看中国仿佛在“印钱”方面比美国更拿手,但是,经济现实和环境,却和大家的体感完全不同,这是怎么回事呢?

这里还有一个比较奇怪的问题,为什么都是放水,美国的通货膨胀起来的非常快,但国内则没有。

毫无疑问的是,M2突破300万亿的当下,中国的货币政策也同样迎来了一个“史诗级尴尬”的现实情况:

中国近年来的物价控制目标,一直是“3%左右”。

2023年以来的CPI,从3月以来一直低于1%,还有多个月出现了负数。

所以坊间一直有通缩的说法,但官方否认。否认的一个重要原因,就是货币发行速度不算慢。

进入2024年,CPI因为季节原因(春节假期)有所反弹,但是和M2增量相比,还是不够看的。

但是美国那边,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:

美国一年时间不到,特朗普时期,美国也已经推出了2.2万亿+9000亿,共计3万亿美元;

拜登时期,美国推出了1.9万亿+1.2万亿,共计3.1万亿美元;

疫情爆发以来,美国已经推出了6.1万亿美元刺激计划。

然后效果也是明显的,美国国内出现了明显的通胀:

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达到300万亿历史时刻,什么概念?有何影响?

图片来源:网络

那么,无论从规模还是效率上都比美国放水要高的中国M2,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引发通胀?

这个问题,不用搞的太复杂,一大堆专业名词和复杂理由老百姓也不爱看。

直接一点,就是中国和美国,在货币增发这件事上面,是两套完全不一样的逻辑:

美国是政府直接发行国债,然后获得对应货币以后,直接通过直升机撒钱这样的模式,对居民部门进行资产负债表的修复工作,所以,经济体感很好,但是通胀也非常明显;

而中国的货币增发,是要求经济部门,以信用贷款的形式,转化成对应的流通货币。

再简单一点,美国是按人头发钱,政府负债,钱直接从政府到经济环境。

中国这边是让企业和居民找银行进行各种贷款,钱需要以债务转移的形式,才能进入市场。

在中国,如果合格借款人的数量下降,整个社会借贷需求降低,那么M2再高,也进入不到经济环境中。

长期以来,美国释放流动性主要通过购买国债、MBS等证券产品为主,银行信贷投放为辅的模式。

而中国则主要通过传统银行贷款投放为主,外汇占款为辅的模式。

2023年以来,中国货币放水最主要的渠道房地产和楼市进入了调整阶段,这个通道堵塞了。

所以,M2即使突破300万亿规模,每月的增量非常可观,但是实际上,对于中国国内经济环境而言,没有多少现实意义,连数字游戏都说不上,因为M2增量对应的货币,并没有顺利进入经济环境。

反而,在中国居民和企业部门信心和预期低迷的驱动下,大量的社会资本和居民财富,以存款的形式回到了银行,抽取了大量的流动性。

这就是为什么中国M2持续增长,突破300万亿,但是经济环境中的体感依然偏向于一个收缩的根本原因。

M2突破300万亿,是央行证实的,这事不假,但是要用美国那套货币发行和管理的逻辑来分析中国也同样会通胀,那就是典型的忽悠人了。

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达到300万亿历史时刻,什么概念?有何影响?

图片来源:头条图库

3趋势研判:中国经济在信用端和货币端的博弈,接下来,怎么走,怎么看?

近些年,中国的货币债务依然在加码,但GDP增速稳步下降,而且通胀还熄火了。

从2013年3月到2020年1月,M2增加了100万亿元,GDP增量(注意GDP本身是增量概念)为44.79万亿元,相当于每投放100元货币,换来44.79元GDP增量。

从2020年1月到2024年2月,M2增加了100万亿元,GDP增量为27.35万亿元,相当于每投放100元货币,换来27.35元GDP增量,效率比前一个周期降低了39%。

最近六年,M2与GDP呈现背离趋势。从2017年到2023年,以M2同比增速-GDP同比增速衡量的指标持续上升,近4年平均达到5.5%,明显高于2017年、2018年的均值1.4%。

最近一年,M2与CPI的背离趋势更加明显,同时引发市场困惑。

M2维持高位,但CPI同比增速却快速下降。

2023年M2同比增速为9.7%,CPI同比增速只有0.2%,二者之差扩大到9.5%,明显高于2019年的5.8%。

当下中国的货币增发模式,因为房地产的停摆,出现了超额的货币投放都无法提振通胀的尴尬现实。

货币端的宽松没有任何争议,关键问题出在信用端的渠道出问题了。

由于房地产和城投债熄火,专项债因化债被挤占,原有的借债投资模式中断或式微,资金使用效率不足。

现在主要融资方为中央政府、央企和国企,而且不少资金并未真正流入到市场中。

实际上,只要货币无法流入普通家庭,即便货币和债务继续加码,通胀和经济也难有起色。

现在的观念是混乱和矛盾的,如果印钞发债形成的货币流入了普通家庭,人们又担心通胀。

这就是当下中国货币增量和经济现实之间的巨大撕裂现实。

一方面,国家希望增量货币能够按照理性,合理,高效的形式顺利进入经济环境,修复信心,重塑预期,实现国内经济良性循环和复苏效果。

另一方面,在中美大国博弈,以及美国针对中国发起的全方位金融战背景之下,原本货币扩张最核心的渠道房地产,又来到了调整周期的转折点,明显堵塞。

当下人民币和美元不能比的一点就是:人民币只能在国内流通,一旦管理失控,就容易引发严重的通胀。

而美元可以通过全球化结算,将通胀转移出去。

中国在金融战防御一方,是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对内无风险宽松的。所以,纠结之下,必有拧巴现实。

这样的局面,是阶段必然,但是不会是长期常态,对应M2上来了,在中国就是贷款额度和信用端口松紧的问题了。

但是在中美博弈和金融战没有关键节点信号出现以前,这样的拧巴,只能持续。

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达到300万亿历史时刻,什么概念?有何影响?

图片来源:头条图库

写在最后:基于对中国经济管理风格和M2实际情况来看,有哪些经济走向值得重视?

回到文章开头的讨论来看,M2突破300万亿这个标志性事件,在中国并没有引发通胀,实际上只是阶段需求。

另一个维度的决定性因素不能忽视,那就是中国国家对于经济环境的态度。

中国这个国家,对于通缩压力其实是没有多少恐惧和反感可言的,毕竟计划经济走出来的国家,对通缩没有资本主义那种先天恐惧存在。

但是中国国家,明显对通胀,特别是有可能失控的通胀,有着强烈的警惕和反感。

所以,别管M2当下突破300万亿,就算500万亿,突破千万亿,又如何?

又那么多陷入中等收入国家和经济体的前车之鉴,没有明确的资金蓄水池和顺畅的信用责任通道,M2在中国只是数字,而不是对经济环境可能产生通胀冲击的风险。

看清这个管理本质,非常重要。

资本主义国家太懂通缩了,之所以资本恐惧通缩,因为通缩实际上是系统向个体让利,是一种让资本和特权阶层财富快速缩水的状态。

当然不是说通缩就是好东西,只不过通缩之下,资本就失去了逐利的可能和空间。

看清这个本质,很重要。

所以,接下来,中国的国内经济走向,有两个关键点值得重视:

一个,是中美关系的走向,直接决定了中国国家对于货币增发信用端的态度。

战时经济,信用端只会持续紧缩,并且又可能完全关闭,中美关系转好,信用端才有宽松的可能。

另一个,只有对国家博弈需求有帮助,或者国家希望重点发展的领域,产业,行业,还有公司,能够得到信用端青睐,绝大多数普通行业,还是要在紧缩中前行。

这就是精准滴灌的政策定力,而这样的定力,没有任何质疑的必要。

所以,再强调一次,M2突破300万亿,只是中国货币管理额度的一个规模扩张,和经济现实,以及真实通胀,没有必然和直接的关联。

在中国的市场经济环境中,钱的走向和流动谁说了算,还是要看清楚的。

不要一厢情愿用西方经济学那套自由市场来自欺欺人,或者被人忽悠。

以上,就是对2024年中国M2突破300万亿最新动态,进行的一次专题梳理和分析讨论内容,和各位头条的读者朋友们,进行一个交流和分享。

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达到300万亿历史时刻,什么概念?有何影响?

图片来源:头条图库

(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,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,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,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,入市风险自担。)

以上正文,来自@熊猫贝贝小可爱

交个敢说真话,会说实话,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,可好?

原创写作分享不易,如果觉得文章不错,欢迎转发点赞。关注本人

实力原创,头条独家,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,必究!

有问题欢迎留言,再不行就私信也行,文明交流,有问必答,谢谢各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