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版 收藏 导航

竺是什么意思(汉字探源竺及竺姓)

原创 zjqzyz.com 2024-06-16 17:20:48

作者:万庆涛 王鸿杰

   竺,读作zhú,象形字。由竹和二构成。“竹”指地上的竹秆,“二”指地下茎竹鞭,本义竹林。

汉字探源:竺及竺姓

竺字的演变

  一、字形来源

  古人造字遵循“近取诸身,远取诸物”的原则,先创造独体象形字,即文,后创造合体会意字,即字。竺字,就是人们观察竹子生长特点,把地上竹秆和地下竹鞭合为一体创造的字。

  据研究,一片竹林或一个竹丛,虽然在地上分生许多竹秆,但是在地下却长在同一或少数主茎上。竹子的地下茎又称竹鞭。根据竹子地下茎的分生繁殖特点和形态特征,可分为单轴、合轴和复轴三大类型。凡是单轴型、复轴型及合轴型且有假鞭的竹类,其地面秆散生或多丛散生,都能形成大面积的竹林,通称散生竹。合轴型无假鞭的竹类,地面秆成单丛生长,不能形成大面积竹林,为丛生竹。

汉字探源:竺及竺姓

单轴散生、复轴多丛散生和合轴散生可生长为竹林

汉字探源:竺及竺姓

合轴丛生可生长为丛生竹

  远古人很早就利用竹子制作各种生活用品,非常了解竹子的生长情况。人们看到在茂密的竹林之下,竹子盘根错节的地下茎上长出新的竹子,就用符号把地上的竹子和地下的竹鞭一起记录下来,写作竺。因此,竺也是竹子,不过同时强调了地上的竹秆和地下的竹鞭,即指竹林。换句话说,竹字指个体,竺指整体。

  竺字的商周甲骨文、金文字形尚未发现。最早的竺字是春秋时期的侯马盟书。

  《说文解字》:“竺,厚也。从二,竹声。”

  《广雅》:“竺,竹也。”《辞源》认可《广雅》的解释。

  《辞海》:“天竺”的省称,没有认可“竺,竹也”,同时认为通笃。

  《字源》认为,竺字的“二”是“分化符号”。

  上述关于竺字的解析,都没有从竺字是象形字这个角度观察分析,而只是围绕竺字本身就文字论文字,当然不会确切。

  二、竺字引申义

  竺字的引申义都与竺的本义竹林有关。

  1.竹子。整体的竹林是由个体的竹子组成的,竺通竹。据《福建志》记载,“福清县石竺山,其产多竹而少筍。”后来,石竺山改名石竹山。

  据1987年12月版的《福清县志·杂事志<卷二十>》记载有石竺山,据史学考证“石竺山”即现在的“石竹山”。这说明,竺字与竹字相通。

  2.打击乐器筑。竹子可制作乐器。战国时期有一种流行的乐器叫做筑。筑是一种用竹尺击弦的打击乐器,竺通筑。(1)《战国策·燕策》:高渐离击竺,荆轲和而歌(高渐离弹奏乐器筑,荆轲和着音乐歌唱)。(2)宋·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:宴酣之乐,非丝非竺(宴会喝酒的乐趣,不在于弹琴奏乐)。

  3.行动迟缓。竹林茂盛,马要过去,行动肯定迟缓,竺通笃。《广韵》、《集韵》、《正韵》等古代辞书都注明,竺音笃[dǔ]。《尔雅·释训》解释,“竺,厚也”。其《疏》直接认为竺与笃同。马入竹林,自然无法快速通过。因此,写作笃(竹+马)。

  4.相通,感应。竹笋生于竹子地下茎,相连相通。《楚辞·天问》:稷惟元子,帝何竺之(后稷原是嫡出长子,帝喾何以感知)?有的古书中此处的竺写作笁。

  5.天竺的简称。古印度被音译为天竺国、身毒国。如,竺经(佛经),竺国(天竺国),竺域(指天竺),竺土(天竺国)。

  6.与佛教有关的。如,竺法(佛法),竺乾(佛,佛法),竺书(佛经),竺学(佛学),竺教(佛教)。

  三、竺姓的来源

  1.源自竹姓。夏、商、周三代有孤竹国,春秋时其国君之子伯夷、叔齐之后以国名为姓,称竹氏。至汉代,有枞阳人竹晏,因避仇人而改为竺姓,并沿用至今。

  2.源自古印度。古印度称天竺国,有天竺僧人来中国传教,以国名为姓。后来,中国僧侣有的随印度僧人学经,也随师父之姓,成为竺姓。

  3.源自满族。

  如今竺姓人口约12万,按照人口数量排名第395位。

  诗曰:

  竺指竹林很分明,

  竹子连着竹鞭生。

  渐离击竺送荆轲,

  天竺之国取真经。

  参考文献:

  1.《辞源》,商务印书馆,1978年版。

  2.《现代汉字词典》(修订本),商务印书馆,1996年第三版。

  3.《辞海》,上海辞书出版社,2000年版。

  4.《王力古汉语字典》,中华书局,2000年版。

  6.《汉字源流字典》,谷衍奎编,华夏出版社,2003年版。

  7.《说文解字》(最新整理全注全译本),孙永清编著,中国书店,2011年版。

  8.《字源》,李学勤主编,天津古籍出版社,2013年版。

  9.《甲骨文字典》,徐中舒主编,四川辞书出版社,2014年版。

  10.《康熙字典》(标点整理本),上海辞书出版社,2017年版。

  11.《实用甲骨文字典》,陈年福编著,四川辞书出版社,2019年版。

  12.《国学大师》(网络版)。

  13.《新华字典》(网络版)